有時真得忘了,歷經921至今,到底過了多少年
一個想要記清楚,又不想記清楚的那一年。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芮氏規模7.3的921大地震
全台灣大停電,而此上下、左右的搖晃
我那時離震央有150公里遠之外
感覺就像是被裝被籠子裏困獸,任由搖擺、玩弄。
那一晚,很難忘記。
但,時間的軌道,慢慢的走遠了
我們此時來到了 2011年,是11個年頭過去了
這些記憶,雖沒有忘記
但也被沉寂在記憶體的某個角落了
一直到開車經過了這裏
原本是一個校區,平地而建的校舍
地震發生的當下,是在夜晚時分
沒有人上課的校園裏
除了建築物的癱倒外,沒有學生在其中。
連貫的參觀路線,可以完整的繞上一大圈
用不同的角度,來感受大地造物的力量
門票50元
這樣的收費真得算是公益性質。
光是養護、人事費用,一定都不夠支出的。
有一些人到了外頭看一看,就當做是有「到此一遊」
把這個景點就列進「已旅遊清單」之中了
司機對這裏有股說不出來的感覺
就覺得應該要買票進去走走。
新春過年期間,有很多不同的活動
音樂會的表演,現場免費參加。
這裏是「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園區裏的空間,非常的明亮
展示的平台是採用「數位球型展示系統」
走在這裏,像是在星球間游走似的
感覺滿特別的呢。
921地震教育園區,原址是「光復國中」
在園區裏有空照原圖。
此景不復得,僅於照片中。
鋼筋水泥,看似很堅強的組合
經歷強震後,也會剝落與不堪
在毀損的教室裏,為了保持地震後的原況
有了許多補強的透明壓克力柱
就是要捕捉地震的瞬間,讓後來清楚觀察到損毀的情形。
這是一棟「人」與「大地」共同建造的校舍。
沒得仿效,也不能上課的地方。
直不直,癱不癱
有點像是出現在卡通裏「霍爾的移動城堡」似的模樣
到底要怎樣才能有一個安全的家
在園區裏也有闖關的活動,讓大家都更有概念
可惜的是,我們到訪時間正好是活動人員休息時間
我只能空拍教材,而沒能吸收一番再走了。
在地震工程教育館裏,其實有很多的可以放手體驗的教具
透過家裏平常習慣的擺放方式,和具備防震的方式
同步測試
便也能了解,一些簡單而重要的防震觀念。
同一個地方,也有 適合 3-10歲的孩子,可以玩樂的遊戲角
手作體驗區
不單單只是走馬看花
讓孩子透過手作的經驗裏,得到這些經驗值
也是非常的重要喔
走出地震工程教育館後,就要再進入另外一個「重頭戲」: 大地劇場 & 地震體驗劇場嘍。
我們先觀賞了「大地劇場」的「飆火星」的3D電影。
這是一個認識火星的影片,滿適合小朋友看的。
一入場,每個人就會拿到一個3D用的立體偏光眼鏡
看過影片的過程,也可以隨手捉到劇中的景物呢。
大約半小時會播放一場,一場次約 15分鐘。
看完飆火星,再往下走,就可以到地震體驗劇場
進去後,會覺得好像是在自己家中的感覺
時光像是倒轉到地震前的「光復國中」
接著體驗當時 921 地震的震度,讓人再次回到 921 的感覺
一次約莫 5分鐘的時間
沒有什麼比「身歷其境」來得更為真實
更能把曾經的那些記憶全然勾起的。
這二個館,可謂是「必遊」的景點喔。
來到這裏,一定不要錯過。
走在這裏,還有一道長廊「真情劇情」
有著 921 地震後的所有新聞、照片、電視…
救護車的聲響…
一直傳進你的眼、你的耳…
一幕一幕地…
那些畫面重回到腦際了。
走出來影像館後,我們又換了一個心情,切進了「防災西遊戲」
打地鼠、地震椅…
這些是小朋友的最愛喔
造形特別的「防災教育館」
921咖啡館
時間膠囊,瞬停的一刻。
跑道斷層
線性的結構,像是在為這大地縫合傷口似的
對於我們這種建築門外漢來說,或許不知這樣的建構有多麼的困難
但是它的美,卻是讓我們久佇而不能往前的攝震呢。
校園裏的楓葉,又紅、又黃的點綴出這畫作
搭配著的,不是整齊的教室了
沒有學子的朗讀聲了
現在它,有了新的名字 : 921 地震教育園區
一個盡量原始的保存下來
人和大自然的造物。
原來的游泳池,現在不開放玩水了
為了這一天,池底的水放盡了
鑄鐵而成的三個大大的數字,散落在這了 9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