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寫成的小說,發生的時間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一個小女孩在東京「巴氏學園」的故事。

一個才上小一的小女孩,因為她的個性非常的自由開放,才上學沒多久就被退學,是老師眼裏的問題學生,媽媽怕荳荳受到傷害,一直隱藏這件事一直到荳荳20歲時,才告訴她。

小女兒被退學的事,著實也讓媽媽頭痛,到處找學校,最後找到了「巴氏學園」一個也是以自然取向的小學,一間學校從小1到小6,共50多人的學校,進到校門口後,有許多的電車,那就是孩子的教室,一點也不像是個小學,而且反倒像是個樂園耶。

                           

分30多個小章節來記錄發生在巴氏學園的一些事。
用很輕鬆的語調和文字來敘述,非常容易看,也很吸引人一直翻閱下去。目前這本書有發行「注音」版的書,很適合小學生看喔!! 當然也適合爸媽看呢~ 非常推薦這本書,有機會真該看一看的。所幸我還買到這本書,也看完這本書了呢!

整本書都在說一些以「自然」取向的教法概念,看完真得覺得創辦人兼校長「小林宗作」老師實在很特別,也很利害。

有時在想,若有一個學校,像「巴氏」一樣,是電車當教室,坐的椅子就是電車上的椅子,也不用按座位坐,上課時,老師會把所有的課列出來,讓孩子自己決定想先上什麼樣的課,而在下課前把所有的書看完即可,不會有人強迫孩子在什麼時間點一定要做什麼樣的事,這樣的管理方法,應該可以說是「無為而治」吧!

吃飯也是令人孩子感到開心的事,校長說:請給孩子帶的餐盒裏要有「山的東西」和「海的東西」。中午時間孩子在打開飯盒時,校長一個一個檢查,而校長夫人也隨在後,若孩子少了「山的東西」就補上一塊肉,若少「海」的東西,便補上魚丸。重點就是想要讓孩子均衡飲食。

韻律教育:
巴氏除了教室不同於一般,教學取用自然的方法,連音樂課也大大的不同,而且每天必上的課程。校長一直在想「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去聽音樂、去感受,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的感受被喚醒?」某天發現孩子自由的跳躍,突然啟發了校長的靈感,而創造了動感體操。
以自然為出發,強調孩子覺得最舒服的走法,如果音樂的拍子是三拍,那兩手也要隨著揮三個拍子,配合節奏,不疾不徐地配合音樂。
四拍: 下擺、繞圈、伸直、提上
五拍:下擺、繞圈、前伸、向旁、拉直
六拍:下擺、繞圈、前伸、再一次、胸前、繞圈、向旁伸直
拍子會慢慢改變,不太容易做,校長常常邊彈琴邊喊: 「拍子要換了喔,動作要跟著改喔」
一開始總是一團亂,但就是校長藉由這樣養成孩子的集中力。

校長也常和家長說:「讓孩子穿最不好的衣服來學校」
因為衣服「如果弄髒了,媽媽會罵」「弄破,就不能和大家玩」這種小事對小孩來說實在很掃興,所以讓孩子穿最不好的衣服來學校,就不用擔心了。

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可以認養一棵樹,若要到別人的樹上去之前就得先問過主人,若客人來到自己的樹,就一定要說「歡迎光臨」

校長找來了一台新的電車,要當圖書室,學生們一直討論「電車」到底是怎麼進到校園來的,最後跑去問了校長,可否看電車怎麼運進來的。校長要孩子回家吃過晚飯後問爸媽,若可以的話,就帶著睡袋外套來學校,住在禮堂裏,等電車半夜送到時,校長再叫大家起來看~

這些事不知在那個角落會再發生,若是有這樣的學校,我還真想去讀看看呢! 看完這本書在想,作者怎麼能把小一、小二的事記得這樣清楚呢? 後來覺得若我自己的小時候過的這樣精彩,應該也很難忘記的。

慢慢自己想一下自己小學發生的事,似乎也依稀記得一些,運動會、童子軍徵選、糾察隊…還有每天下課後,跑去鄰居家鬼混,一起寫功課、聊天的事,也慢慢的回想起來。

記憶,其實一直都沒忘記,只是放在某個角落,當需要它時,慢慢的、仔細的,還是可以翻找出來,回憶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葉子 的頭像
    小葉子

    親子玩樂時光

    小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